易教网
社戏的八件事情及其背景
家教首页>武汉家教 >高考资讯

社戏的八件事情及其背景

更新时间:2025-01-12

《社戏》是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12月的《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来被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这篇小说以鲁迅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为蓝本,通过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在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在浙江绍兴的乡村看社戏。

小说不仅描绘了主人公的童年记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变迁。以下是《社戏》中提到的八件主要事情:

1.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这是故事的开端,主人公随着母亲回到家乡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宁静而美丽。主人公在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感,同时也开始了他在乡村的日常生活。

2.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在平桥村的日子里,主人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常常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钓虾、放牛,这些活动让他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和自由。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也突显了主人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3. 看社戏前的波折

主人公和朋友们决定去看社戏,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波折。他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比如筹集船费、说服大人同意等。这些波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封闭和保守。

4.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经过一番努力,主人公和朋友们终于踏上了前往赵庄的夜航之旅。他们在月光下乘船前行,沿途欣赏着美丽的夜景,心情激动而又期待。这段描写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5. 赵庄看社戏

到达赵庄后,主人公和朋友们观看了社戏。社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演出。主人公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段描写不仅展示了社戏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主人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6. 看社戏归航偷豆

看完社戏后,主人公和朋友们在归航途中偷摘了豆子。这个情节充满了童趣和冒险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对自然的亲近。偷豆的行为虽然有些调皮,但并没有恶意,反而增添了一丝幽默感。

7. 六一公公送豆

回到村里后,主人公和朋友们意外地收到了六一公公送来的豆子。六一公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的行为体现了农村社会的淳朴和友善。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互助。

8. 看社戏后的余波

社戏结束后,主人公对这次经历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他不仅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对社会的现状产生了反思。这一段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鲁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社戏》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1898年9月25日,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是浙江绍兴人。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和民主战士,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创作生涯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使得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远赴日本留学,希望能够学到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为国家的振兴贡献力量。

1909年至1911年底,鲁迅先后在杭州和绍兴任教,期间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苦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鲁迅对此感到非常兴奋,积极支持革命,并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至北京。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并未如他所愿实现真正的变革,反而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一系列倒退现象。鲁迅对此深感失望,逐渐认识到,尽管政权更迭,但社会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鲁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看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认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条新路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鲁迅积极参与其中,用笔作为武器,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救救孩子”,推翻封建“铁屋子”。

从此,鲁迅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以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向敌人投掷匕首和机枪,表现出鲜明的革命者立场。

《社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童年经历的回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变迁。鲁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社会的淳朴和美好,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社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意和深意的小说,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童年回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通过主人公三次看戏的经历,鲁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这部作品不仅是鲁迅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最新文章
  1. 统一国家的建立训练题及答案
  2. 《地理事物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专题复习
  3. 过来人分享:做母亲需要的是智慧
  4. 7月30日家长必读:高考后的重要信息指南
  5. 牛人支招高分经验:有志且善思
  6. 专家为考生心理健康支招:自信训练应对焦虑
  7. 政治必背36个口诀及其学习技巧详解
  8. 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及其性质
  9. 流浪地球里的三个启示!这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这样讲给学生
  10. 十九届六中全会必考时政作文素材来了,快收藏背诵!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武大 华科 武汉理工 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