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数学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数学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更新时间:2017-05-22 吴教员

     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将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


(一)输入阶段


     实质上就是给学生提供新的数学信息和新的学习内容,并创设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辨别和抽象概括的情景。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信息的内容发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一方面要设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例如必要的复习)强化与新知识的有关内容。


(二)相互作用阶段


     在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一定的知识准备之后,当新的学习内容输入数学学习便进入相互作用的阶段。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同化和顺应。


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加减运输以后,再学习整数的乘除运算时,就可以利用整数加减的意义来理解整数乘除的意义:乘法是加法的综合,除法是减法的综合。比如(见附件)所谓同化就是利用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改造,并将其纳入到原有的数学认知机构中区,从而扩大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顺应,就是当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的学习内容是,必须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的需要。比如见附件)


(三)操作运用阶段


这里的操作指智力活动,也就是数学学习的思维活动,操作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利用学得得知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使得新的知识完全融入原有的数学认知机构之中。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但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数学作业或考试中仍然是缪误百出,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