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武汉家教
当前城市:武汉 [切换其它城市] 
wuhan.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武汉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武汉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小升初资讯 > 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的相通性

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的相通性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3-28
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的相通性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把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当成两个问题来研究,分别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把概念搞混,显得不容易理解。这样不是很麻烦吗?

其实,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是两个相通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一类问题来理解和解答,而且有时采用对方的解题方法时会使问题更加简单。

    为什么说他们是相通的?

首先从基本概念上来说,他们分别有三大要素:工程问题的三大元素分别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行程问题的三大元素是,速度、时间和路 程。很显然它们有着相对应的关系,我们把它们两两分组:工作效率和速度;工作时间和时间;工作总量和路程。

这三组中的每一组里的两个元素就是相通的,它们 在两种问题中分别扮演了十分相像的角色。

其次我们通过一些例子进一步加以说明:

例题一:一辆汽车每小时跑90km,问跑450km用多少时间?

解:这是典型的行程问题,时间=距离/速度。

450/90=5(小时)

如果我们把这道题改一改:

一个人每小时加工90个零件,问加工450个用多少时间?

解:450/90=5(小时)

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把速度当作效率,路程当作工作总量。这样,一道行程问题就变成了一道工程问题。这也就证明了他们的相通性。

通过对这两种问题过程的研究来说明这一点。比如说:

例题二:AB两地相距450km,一辆车每小时行50km,另一辆每小时行40km,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问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解:450/(50+40)=5(小时)

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只要套用公式即可。

现在,我们再把这道题变一变:

有450各零件要加工,甲每小时加工50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问多长时间两人干完?

解:450/(50+40)=5(小时)

这道工程问题虽然没有什么公式用来套,但我可以们通过两种问题的相通性,把公式改一下:

路程/速度和=时间 改为 工作总量/效率和=工作时间

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这些观点再简单题中适用,那在难题中还适用吗?

我们举个例子:

例题三: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km每小时和40km每小时,他们同时出发从甲地到乙地。出发后6小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小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求这辆卡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这是一道结合了相遇与追及的综合题,是一道较复杂的题目。采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如下:

解:出发后6小时甲与卡车相遇

甲行:6*52=312(km) 乙行:6*40=240(km)

再过一小时乙车与卡车相遇。在这一小时中,乙与卡车行的路程是6小时中甲超过乙的距离。

甲超过乙:312-240=72(km)

此时,这道题已经变成了一道简单的相遇问题。

卡车速度:72-40=32(km)

应该来说上述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容易理解,这时我们利用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相通性,稍加转换,把这道题变成一道容易理解和解答的工程问题:

有一批零件要加工,甲每小时加工52个,乙每小时加工40个。甲和一个人一起干用6小时,乙与他一起干用7小时。求这个人的效率?

你看,只要稍加研究,就可以把一道麻烦的行程问题变成一道简单的工程问题。

解:设"1"法。

1/6-1/7=(甲速+人速)-(乙速+人速)=52-40=1/42=12(km)

12/(1/42)/6-52=32(km)

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是相通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观点。并且,这两种题型的题目可以互相转换,有时可以使解答由复杂变简单,这给我们在解体答这两类问题时增加了一种方法。

-更多-

最新教员

  1. 马教员 华中农业大学 工商管理
  2. 方教员 湖北民族大学 会计学ACCA
  3. 曹教员 武汉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4. 宋教员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英语
  5. 郭教员 武汉纺织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 曾教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政学类
  7. 凌教员 江汉大学 电子信息
  8. 巴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儿科,
  9. 赵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光学与电子信息(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