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怪女:一个特殊的成长故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4-09】
在一个普通的老旧小区里,有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莹莹,今年十二岁。和其他同龄孩子不同,莹莹有着特殊的"怪癖"——厌恶粉色到了极致。她的这个特别之处甚至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也牵动着周围人的心。
一、特殊的颜色敏感:莹莹的故事
在沈阳市沈河区红墙社区的一个普通平房里,住着一个特殊的女孩。这里没有其他家庭常见的粉色装饰:窗帘、窗帘框、摆件、玩具,一切都维持着最朴素的原色。即使是孩子喜欢的彩色铅笔,莹莹也只选择无色的透明款。
"别提粉!"每当有人提起粉色,这个瘦小的女孩就会立即扔下手中的玩具,迅速跑开,甚至会呕吐。这种强烈的排斥反应让家人感到困惑和心疼。妈妈记得,很小的时候,莹莹对颜色就格外敏感。其他孩子都喜欢绚丽的颜色,可她就与众不同。她唯独对粉色避之唯恐不及。
莹莹的外祖母赵玉香谈起外孙女的特殊敏感,眉头总是紧紧地皱在一起。"孩子从六岁开始,就对粉色异常抗拒。"赵玉香回忆,那一年,幼儿园分发了新的绘画工具,其中有一支粉色的彩笔。从小喜欢画画的莹莹拿到彩笔的那一刻,突然放下笔,脸色苍白,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最让人难忘的一次是邻居穿着粉红色外套来串门。莹莹看见后,立刻捂住眼睛,发出痛苦的尖叫声。她甚至爬上窗台,想要逃离这个房间。邻居吓得赶紧换掉外套,可这个画面却永远刻在了家人的记忆里。
二、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
不同于普通孩子的幼儿园时光,莹莹的学习环境在家中。为了不让她接触到粉色,姥姥赵玉香决定亲自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这间简单的平房,就是四年来莹莹的学习天地。
在这个特殊的"教室"里,最显眼的是一块特制的黑板。这是六年前提议会特意为外孙女订制的,大小适中,颜色是莹莹唯一能接受的米白色。为了不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这块板子的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
每天早上七点,这张黑板就会准时"开学"。数学题、拼音、识字,都是通过绿色的粉笔一笔一画写上去。数学题的数字要用黑色马克笔,只有这样,才能让莹莹安心地完成作业。
性格内向的莹莹在学习上展现出惊人的毅力。虽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教室里活泼地提问,但她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减少。姥姥说,只要不是粉色的教材,莹莹总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去年冬天,她画的一幅抽象画获得了区童画比赛的三等奖。画面中的线条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评委会一致认为,这是一幅能传达出孩子内心世界的优秀作品。
三、孤独症的特殊表现
心理学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人表现为社交障碍,有人则是对某些事物的过度敏感和排斥。莹莹对粉色的极度抗拒,正是这种特殊心理状态的典型表现。
沈阳市儿童医院的心理专家李明说:"孤独症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往往与普通孩子不同。他们可能会对某种颜色、味道甚至气味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这种现象虽然让人费解,却是他们感知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这种特殊性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每月500多元的生活费,不仅要维持家用,还要支付专家咨询费用。为了帮孩子缓解症状,莹莹的爸爸卖掉了家里唯一家产——那辆赖以维持生计的出租车。
社区工作人员也在尽力帮助这个特殊家庭。主任刘辉说,社区正在为莹莹申请特殊教育基金,希望她能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四、特殊教育和希望的曙光
特殊教育专家王教授认为,教育方式的调整是关键。"对于这类特殊儿童,需要特别设计学习环境,避免任何可能引发不适的元素。同时,要建立稳定的作息和学习节奏,这对他们的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莹莹的姥姥就深谙这个道理。每天上午的学习时间,房间里不会出现任何可能引起孩子不适的物品。即使是一张印有红蓝两色的纸张,也要反复检查后才能使用。"绿色是她最喜欢的,"姥姥说,"所以家里的布置都以绿色为主,她才能安心地学习。"
社会各界也在伸出手。正阳一小的张校长表示,学校随时欢迎莹莹返校。"我们已经做了准备,把她安排在颜色最简单的教室。如果她愿意,随时可以回来。"这份善意给了家人很大的安慰。
邻居们的关心也给了这个特殊家庭精神上的支持。每到周末,总会有邻居来找莹莹,和她一起做手工、聊天。渐渐地,这个爱绿色的小姑娘开始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了。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莹莹的状况正在慢慢改善。虽然她依然对粉色极度敏感,但已经开始尝试接受其他颜色了。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这个特殊的女孩,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正在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需要被理解、被关爱。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社会的理解和帮助就是他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阳光。愿每个特别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