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武汉家教
当前城市:武汉 [切换其它城市] 
wuhan.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磿閻㈢ǹ纾婚柟鎹愵嚙缁€澶屸偓骞垮劚椤︻垶寮伴妷锔剧闁瑰瓨鐟ラ悘顏堟煕鎼达紕鐒搁柟顔肩秺瀹曞爼顢旈崟顓燁嚄缂傚倷绀侀¨鈧柟鍑ゆ嫹 |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磿閻㈢ǹ纾婚柟鎹愵嚙缁€澶屸偓骞垮劚椤︻垶寮伴妷锔剧闁瑰鍊戝璺哄嚑闁哄稁鍘介悡蹇撯攽閻愯尙浠㈤柛鏃€宀搁弻锟犲磼濡も偓娴滐拷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武汉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武汉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大学生资讯 > “出身”挡住保研路 学生因本科不是“211”被拒

“出身”挡住保研路 学生因本科不是“211”被拒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6-07-24

□“如果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行、不够优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今却因为大学不是‘211’而被拒之门外,这让我总结经验教训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他们竟然连我的资料都没看,只看到学校的名字就把我拒绝了”

 

□“我要用事实告诉别人,我虽然本科是非‘211’出身,但是我有能力进入名校学习,这也是对那次被拒经历的一种反驳”

 

“我当时就是一个赌徒的心态,想赌一把大的,结果失败了。”当得知自己保研失败的消息时,鲁欣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在湖北某非“211”大学读大四的鲁欣,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因为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摔了跟头,所以,进入一所名校读研,是她进入这所非名校之初就立下的目标,也是支撑她3年来一刻也不敢放松一心向学的动力。

 

然而,10月初的一个电话终结了她的梦想和为实现梦想所作的努力。

 

“抱歉,我们学校不招收非‘211’大学的推免生。”电话那头,是她梦寐以求的大学研招办老师冰冷的声音,回忆起这一幕,鲁欣自嘲道,“这大概是我与这个大学距离最近的时候。”

 

一样的推免资格,不一样的保研结果

 

鲁欣是其所在学院的一个标杆式人物。大学期间,她获得了3次国家奖学金、3次专业一等奖学金、多次全国性竞赛奖项,在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科技发明两项,是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

 

而这一切,只是保研的第一步。根据现行规定,本科生若想保研,首先要拿到所在高校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也就是学生们常说的“推免资格”。

 

教育部对推免生的相关规定显示,“推荐工作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的原则”。在进行推荐工作时,不仅要对推免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还注重对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业务特长等方面的考查,避免推荐工作单纯地按分数排队。

 

同时,教育部规定,“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在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可想而知,推免资格对于非“211”大学的学生来讲,更是稀缺的宝贵资源。

 

为了拿到推免资格,鲁欣的大学生活过得比“考研党”还要辛苦,一直被室友们视为“奇葩”。

 

“每天凌晨1点睡,6点起,既要保证学习成绩,又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和科研项目。”忙碌的她几乎没有业余生活。说起她的成绩和荣誉,周围的同学都知道;但问起她是哪儿的人、好朋友是谁,却没有一个人说得上来。

 

9月28日,鲁欣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学校的推免资格,开始在全国的推免系统上填报信息。鲁欣填了3所学校。然而,为了等她心仪学校的复试通知,她陆续把其他学校的机会放弃了。

 

10月初的一天,听说有人收到该校的复试通知了,正睡午觉的她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在电脑旁守了一下午,逛论坛、上贴吧,看到陆陆续续有人宣布收到了复试通知。而那些分享喜悦的帖子,无一例外都是“211”高校学生发出的。

 

那天晚上,静悄悄的手机告诉她,她失败了。

 

第二天,她打电话到该学校的研招办,结果和她一直担心的一样。“我果然‘栽’到了自己的‘出身’上”。

 

从那天开始,鲁欣几乎天天在哭。“如果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行、不够优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今却因为大学不是‘211’而被拒之门外,这让我总结经验教训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非“211”高校学生,保研时只能“将就”?

 

前不久,一则名为《2016中国大学保研率排行榜出炉》的微信文章在大四学生中疯狂转发。从统计结果看,清华大学以58.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过50%的高校。相对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能达到20%以上。

 

但在非“211”高校中,仅有湘潭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在保研率上挤入全国百强高校之列。

 

黄蓓是东北一所非“211”高校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大二时,一件小事促使黄蓓开始作人生规划。当时,她的一位学姐成绩很好,社会实践经历丰富,但找到的工作还不如一个中等成绩的男生,“这为我敲响了一个警钟,以前从没想到工科女生的劣势这么大”。于是,她决定要读研,而且一定要去一个更好的学校。

 

黄蓓做了两手准备:一边专业课学习不能放松,继续“刷绩点”;另一边参加各种比赛,丰富自己的简历。她参加了3次数学建模比赛,均取得了省级一等奖的成绩。

 

今年9月,学校的推免文件下来之后,黄蓓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

 

她的目标高校一直是华中科技大学,但以她的条件无法保研进入。因为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发布的“各院系接收2016年推免生和直博生招生简章”中,电气学院大部分专业的报名条件为“全国 ‘985工程’高校或‘211工程’高校”,或是“具有电气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这对黄蓓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这就好像比赛还没开始,我就已经失败了。”然而,保研相对于考研来说,确实是条比较轻松的路。反复思量之后,黄蓓还是决定在学校的层次上“将就”一下,走保研之路。最终,她被北京一所专业排名不高的大学录取了。

 

与黄蓓境遇相同的学生不在少数。李然就读于西部地区一所非“211”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在大学期间一直被同学称为“学霸”,每年的成绩排名和综合测评皆位列专业第一,获得过多次奖学金;同时身兼数职,既是班干部,又是社团的小“领导”。这让她毫无争议地获得了为数不多的“推免资格”。

 

推免工作开始后,自信满满的李然立刻登录某“985”大学的网页报名,然而,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复。刷新,等待,皆是无果。

焦虑的她拨通了这所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办的电话,说自己已经获得了推免资格,什么时候能接到面试通知。电话那头的老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你是哪个学校的?”李然说了学校名字。“哦,我们这边只接收‘985’院校的学生。”那位老师很直白地解释了原因。

 

李然感到非常委屈。“他们竟然连我的资料都没看,只看到学校的名字就把我拒绝了!”在图书馆走廊里打完电话的她,看着自习了3年的地方,觉得十分不甘。一瞬间,她有种放弃“推免资格”的冲动。

 

然而,想起自己为这来之不易的指标付出的努力,李然最终还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保研到东部地区一所普通院校。“也许是懦弱吧,既然有了保研名额就不想再放弃了,毕竟比考研稳妥得多。”李然无奈地感叹。

 

破釜沉舟 考研“逆袭”

 

不过,退而求其次的保守做法并不是每个“学霸”都能接受的,有些人为了去名校读研,宁愿放弃保研资格,背水一战,走上考研战场。

 

然而,从保研转到考研,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总有一个学校属于我。”王康也曾因为“出身”跌倒在“保研”路上,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梦想的学校。

 

王康是个倔强的人。高考时,他非某重点大学的名牌专业不上,不服从专业调剂,结果遭遇滑档,补录进了一所非“211”高校。每每提到这件事,王康的妈妈总是唏嘘不已,唠叨儿子“太不成熟”。

 

王康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把去那所重点大学读研视为奋斗目标,并以专业第一的综合测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

 

之后,王康登录该大学接收推免生的预报名系统报名,结果被拒了。直性子的他打电话给该大学的老师,得到的回答也是“非211院校的学生我们不要”。

 

王康把自己关在宿舍3天,从不失眠的他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才睡着。躺在床上,他反复思索着:如果保研到别的学校,自己咽不下这口气;如果直接就业,以现在本科学校的背景很难找到喜欢的工作;如果考研,就意味着这几年辛苦得来的荣誉毫无用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这一次,王康再一次选择了“不成熟”。

 

他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我决定考研了,我要证明给所有人看,是我的东西别人抢不走,我就是考也要去×大!”接着,他开始一一推掉手头上的工作,向学校团委提交“辞职信”,购买以前从未关注的考研辅导书。


走上这条路,王康不仅学习任务艰巨,还饱受来自外界的争议。“几乎没有人支持我,有些人觉得我浪费了别人想要都拿不到的推免资格,有些人觉得我心太高迟早要栽下来,有些人觉得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备考就能上那所名校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我觉得,我要试一试,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

 

奋战几个月后,王康终于没有让妈妈失望。

 

如今,在上海某知名大学读研一的他是班里的活跃分子,还参与了多个研究课题,取得了更多的成绩。而“几个月考上×大”的故事,也让他成为本科学校里的“传奇”和师弟师妹们的榜样。

 

“我不是传奇,只是觉得这样的‘失败’自己接受不了,我要用事实告诉别人,我虽然本科是非‘211’出身,但是我有能力进入名校学习,这也是对那次被拒经历的一种反驳。”王康坚定地说。

-更多-

最新教员

  1. 黄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科学
  2. 吕教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
  3. 李教员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类
  4. 孟教员 武汉科技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5. 李教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国际)
  6. 赵教员 湖北工业大学 生物技术
  7. 张教员 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8. 温教员 武汉大学 中文
  9. 陶老师 中学二级教师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