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武汉家教
当前城市:武汉 [切换其它城市] 
wuhan.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武汉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武汉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家长课堂 > 如何培养一个温暖的孩子?心理学家告诉你这五点要注意

如何培养一个温暖的孩子?心理学家告诉你这五点要注意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7-11-01

我们都憧憬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副温暖的样子:快乐开心,讲秩序,爱学习,有自控力,有尊严感,自信而又生机勃勃,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满怀激情,发自内心地爱人,自然地接受别人的爱,如同早晨时分的太阳,散发着让人温暖的光芒和气息。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失望地发现,他们的快乐似乎越来越少,总是有点无精打采,邋遢杂乱,成绩落后,常常握着手机,打着游戏,不分白天黑夜地挥霍自己的时间,充满叛逆,学会攻击,自私而又冷漠,朋友很少,不懂礼貌,不负责任,跟上司吵架,和爱人离婚……温暖两字和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家长的心也因此越来越冷。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转变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背离我们期望的样子?

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和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告诉我们,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成年人,在于我们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只有改进我们的养育方式和培养环境,才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

安东尼花费40年时间,进行了呕心沥血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五点建议。如果我们遵从他的建议,给孩子创造一个滋养型的环境,那么,我们就能在很大的概率上拥有一个温暖的孩子。


一、关注好行为,淡化坏行为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或周围人的关注。

如果他的行为引起了父母的关注,那么他就会持续;如果没有人关注,没带来任何价值,他就会放弃。

比如说,有的孩子很爱撒泼,喜欢在地上打滚,那可能是他发现这个行为带来了他想要的结果,比如,父母的妥协,或者哪怕只是责怪性的关注。

所以,想要孩子保持好的行为,就要注意:

看到孩子的好行为出现时,给予及时的关注,予以欣赏和表扬,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如此。

看到孩子的坏行为出现时,要避免对坏行为做出过度反应,相反,要尽量淡化,让他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人会关注。


二、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强迫孩子。

安东尼认为,大量的强迫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成长问题,比如:逆反,强迫他人,甚至反社会人格。被强制的痛苦体验还会给孩子种下罪恶的萌芽:当他走入社会遇到困难和矛盾时,他也会沿袭强制的行为,迫使他人遵从他的想法,而这种方式在成人世界里很难走通,他会因此在社会上碰壁,甚至形成犯罪行为。

所以,遇到和孩子的意愿不同时,我们要抑制冲动,用互相体谅、略带幽默的方式,缓和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平时注意同理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会用这种方式和他人互动。

比如 :希望孩子坐到某个位置,你已经说了很多遍,然而孩子还是没动,你也许觉得孩子是故意不听话,但是却没有想过,在他这个年龄段,可能真的没有听懂。你愤怒地呵斥他:“叫你呆到那里去,耳朵聋了吗?”这样的说话方式,无视孩子的接受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强迫。

比较遵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应当是这样:连续说了几次无效后,你走到孩子面前,保持视线平齐,给他充满爱意的注视,然后给他一个选择,“XX,你现在是需要妈妈帮助你,抱你才能去哪个位置,还是自己就能走过去呢?”



三、对孩子的感受要有同理心,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当你遭遇困难和打击的时候,如果有个人能够轻轻地搂着你说“我明白你的感受”,这样的感觉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好?你是不是特别愿意和他建立深度的链接?

这就是同理心的表现: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在某种境遇下的感受,并感同身受。

具备同理心的孩子很少有叛逆和暴力行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往往也会如鱼得水。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关键是大人对孩子要有同理心。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我们不妨来看个例子。

四岁大的卡洛斯打开妈妈为他准备的午餐,然后哭了起来,老师走过去,充满同情地对他说:

“哦,你看起来很伤心,”帮孩子标明他的感受,“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妈妈说会给我在午餐里面放一块饼干的!”

“哦,妈妈没放,这真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的。”通过话语和关怀的表情,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境遇的同情。

就是这种简单的互动,便可以让孩子学习接受和经历自己的感受。当他们学会了解自己的感受后,便能更好地分辨他人的感受,从而逐渐学会具备同理心。


四、不要把大人世界的功利思想过早灌输给孩子

孩子有一种能力,是我们大人很难具备的,就是能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并乐在其中。他们乐于尝试,富有耐心,不害怕重复。他们很容易发现周围世界中有趣的事物,他们研究、观察这些事物,并很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发现,孩子对生活和周围的世界变得不那么热爱和关心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过早地对孩子灌输了成人世界的“成功”概念,急不可耐地要将孩子推向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

安东尼指出,这种功利思想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它会挫伤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容易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抑郁情绪。

我们应当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教会孩子掌握学习选择和自主学习这两项能力,有了这两种能力,孩子就能学得更好。我们剩下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引导他们发现必须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自身进步和快乐,他们自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值得努力的事情。



五、快乐地立规矩

规矩不是越多越好,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要善于使用正面激励和游戏的方式。

安东尼提到,我们对孩子的每两句要求,至少要给予八句鼓励。正面引导是值得提倡的方式,同时对孩子的引导一定要详细具体,并且要适合孩子当前的理解能力。

同时,安东尼倡导用游戏的方式来定规矩,并提出了一个“良好行为游戏”方法。比如:面对课堂纪律不佳的情况,可以这样来改善:

1. 通过观察,找出孩子们愿意配合的项目(如分组比赛);

2. 以良好的行为要求作为游戏规则并开始游戏(如分组比赛时看哪一组是最专心听课的);

3. 分阶段奖励表现出良好行为的学生(表现好的有5分钟额外休息时间;如果所有团队都表现良好,则再比赛10分钟),以达到让孩子配合的目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个“技巧核”的方法,就是用非语言信号来刺激良好的行为。口头表扬有时候很容易被遗忘,而非语言信号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如果孩子的行为值得表扬,就由父母或者老师写一张含有鼓励和表扬的便条给孩子。这种含有文字的纸条。能让孩子随时再次重温获得表扬的美好感觉,从而对好行为的记忆更加牢固。

再比如,当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可以随机抽取一个神秘奖品,让孩子体验期待和高兴的感觉,来加强对好行为的记忆,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对于需要提醒的孩子,安东尼提倡这样做:

比如:孩子上课走神了,老师不直接批评他,而是打开或者关闭他座位前的一盏灯。这种不动声色的非语言行为,能影响孩子的心理,比批评、责骂更为有效,更有利于孩子培养好的习惯。

而面对熊孩子,安东尼提议用计时隔离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先提醒然后告知如果再次出现,就会被计时隔离,再次出现时,带孩子到一个你们互相能看见的角落,让他等待一定的时间。等待时间结束后,安慰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这个时间的长度,至少大于1分钟,否则孩子没感觉。一般遵循孩子几岁就隔离几分钟,但也需要看孩子的个体差异。

不过,安东尼强调,即使计时隔离可以使用,但有伤害,并且多次使用后孩子会不在乎,所以应避免短时间内多次使用。

安东尼认为,做到以上5点,孩子定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具备同理心、热爱生活、自律、温暖的孩子。你不妨也来试试吧。

(安东尼·比格兰(Anthony Biglan),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科学家,主要从事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预防,及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儿童养育方面的研究。他是预防科学领域发展的领导人物,在过去的30年间致力于利用预防科学在全球建设滋养型的家庭、学校和社区)

搜索教员